网上有个此人的“思想集萃",包括引海入京,兴建圆明园大学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

送交者: jhuang 于 2009-11-06, 03:56:15:

回答: 我没有兴趣去研究此人的人品,全信您,OK? 由 伊犁 于 2009-11-06, 03:40:22:

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如果是真的,这样的妄人能够当博士生导师是个奇迹。我建议北大医学院甭请律师了,直接请求法院作一个偏执型精神病的司法诊断。
引用:
海水可以引进北京吗——北大博导王建国奇思妙想集萃
2003年08月30日 2:11:00

编者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中国人的创意确实可圈可点。之前,牟其中提出过要把喜马拉雅山凿一个洞,让印度洋的暖风吹过来,改善中国西部的气候,现在,更惊世骇俗的构想出来了——
你能想象北京成为一个海滨城市吗?你能想象整个北方的人全变成牧民吗?不要认为这是梦呓,提出此设想并不是信口雌黄的小儿,也不是不学无术的草莽,而是堂堂的经济学大家。王建国,北京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际MBA与案例教学中心主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一连串的头衔能增强奇思妙想的可行性吗?先别急着下结论,据说逾万的网民参与了讨论,最后还是众说纷纭。
奇文共赏析。
设想一:从八国联军到八国联大
圆明园遗址是国耻留痕,所幸的是后人在这废墟附近建起了两所大学,清华和北大。这两所大学成了中国近代思想的摇篮,也成了中国近代科技的摇篮。然而,即使北大清华也不能和世界一流的大学相比,北大清华从建立到今天还没有出现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还没有出现过像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清华和北大都没有产生过世界级的大思想家或者伟大的创意。为什么?因为清华和北大学校的体制并没有形成一种产生大思想家、大科学家或者产生世界级创意这样一种学术竞争的环境。
既然圆明园附近可以产生北大和清华,它还留下一块废墟,这片地方现在一片荒芜,但是这块地方最深的灵气还埋在哪里!为什么不可以在这块废墟上面建立起第三所大学呢?让三所大学成三足鼎立之势,形成对北大和清华巨大的竞争压力,把北大清华的创造性极大地激发出来。
我们可以把当年侵略中国的八国联军的八个国家找过来,开一个关于在圆明园建第三所大学的世界级的大型研讨会,探讨怎样来建立第三所大学。我的看法是,这八个国家,每一个国家建一所学院,就建在圆明园的遗址上面,形成一所联合大学,就叫做圆明园大学或叫八国联合大学。
有了八个国家最优秀的学院在这里面,学校内部就会形成竞争。八个国家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创意,不同的文化就会在这里互竞互激、互渗互融,造成西方思想的竞争激荡。这是这所大学的基因所致,它本身就会像喷泉一样产生创意,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创意基地,它会给清华和北大造成巨大的竞争压力。这样一种竞争会把北大和清华内部沉淀下来那些落后的东西全部涤荡。要生存,要发展,北大清华就必须要改变制度,建立他们的淘汰机制。这种结构会像春秋战国时期一样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一个极好的局面。
我现在甚至可以想象到未来的一个场景:那校园的中间,还保留着过去那片耻辱的废墟,这可以用来刺激中国人的民族自强心理。而八国的每一个国家来建立一个学院,至少表达了他们对历史的负责,对中国的道歉,也表示了中国的强大。能够让人家反过来对中国进行补偿,这实际上就表现了民族的自信心。哪个国家不来建设是可以的,你的那个地方就给你立个耻辱柱。
设想二:引海入京变京城为海滨城市
第二个创意可以叫做引海入京,把北京变成一个海滨城市。大家都知道北方在很多年以前也有很好的自然环境,但是后来被人为破坏,沙化扩大,北方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北方最大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两个字:缺水。要从根本上改善北京就必须使它变成一个比较潮湿的、有水分的城市。我的想法就是把海水引进北京,让北京变成一个海滨城市。
我们可以沿着天津或北戴河的高速公路建一条渡槽或管道,就不要占用农田了。沿高速公路架一座渡槽,架在高速公路的顶上,沿着高速公路一直引进北京来。
引进海水可以分两级完成,估计北京高出海平面大约有几十米,不会高到那里去。我们用渡槽第一级升高比如说40米,通过渡槽引海水到京津之间的一个新开的海水湖,把水先引到湖里,然后再作第二次扬水引到北京。在北京的南北或者东西,开辟两个大海水湖,中间修一条海水的运河从北京城里通过,就像一根扁担挑了两个桶子,北京的两边有两个大的海水湖环绕着它。这两个海水湖的面积和深度可以科学地去设计到正好可以调节北京的气候。再把海水湖延伸到石家庄,以同样的方式在石家庄开湖,然后流到白洋淀,反正白洋淀的淡水现在也没有了,从白洋淀一直流回到天津入海。
从天津或北戴河到北京这一路的渡槽可以把它变成旅游线,渡槽可以作漂流,一直可以漂流到北京,因为它是由高到低的。这本身就是一个投资项目,或者说引资的项目,不需要政府一分钱。中间的那个大湖边上应该有一个新兴的卫星城市,这个卫星城市能干什么?我暂时不发挥我的想象力,但是我想这个卫星城市能丰富北京和天津之间的经济沟通,在京津之间会形成一块新兴经济,一个经济的新增长点。
这个大湖可以开发旅游,开发游艇、游船,开发房地产养殖业等,各式各样的都可以做。北京的两个海水湖可以变成投资项目招标。在北京修成两个巨大的海水湖,并不要花多少钱,就是用推土机推出两个洞来,这两个洞就是两个湖,推完以后里面只要稍做整理就可以装海水。这两个湖多深多大,可以通过北京需要多大的水面去调节,可以计算出来。这两个湖周围可以开发房地产,高级别墅,高级旅游区,就像西湖一样。西湖和它比就算不了什么了。湖的周边可以栽柳树,可以有走道,可以散步,中间可以有游船,可以有养殖,可以有水上乐园,可以有各式各样的想象,这被开发的价值是无穷的,谁都会想投资。因为造湖的成本不大,不过就是推土机,连续推半年不推出来了,而周围的开发却是无穷无尽的。想想这两个海水湖两边的房子那个价值有多高?两个海水湖中间不就是北京吗?在北京城里造一个小小威尼斯,你想想这个京城今后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海水通过北京流到另一个湖的时候,通道两边的发展也是不得了的。这都会有人投资。我们应该选房子比较旧的地方,把它拆开一个通道,这样房地产也开发了。然后另外的一边,两个大湖嘛,一样可以创建这样的旅游经济,房地产,或者国内外文化的,体育的。今后我们的游艇,赛艇,世界的艇赛、船赛都可以放在这里。中国的冠军还不知道会有多少呢?他们就不需要到别的地方练习了,就在北京这个地方练习水上运动。
沿着运河还可以把石家庄和北京的经济连成一块,整个河北的经济就带动起来了。石家庄也可以搞两个大湖,然后通过白洋淀,这一沿线就可以使整个河北的经济得到带动,河北的经济就起来了。这样一来,天津、北京和石家庄之间变成一个整体城市,用水路连成一片,沿着河的两边就可以开发出一个运河经济来。
设想三:南粮北牧
第三个创意又是跟第二个创意相连的,叫南粮北牧,——把整个北方休耕三到五年,甚至永远的休耕,变成草场。让整个北方种草,植树,整个北方再也不种粮食,而是养牛,养羊。规定牛羊的数量,逐年增加,使它有承载力。整个北方种草种树,草一年就可以长绿,树三五年也可以长高。整个北方种草种树养牛羊,北方的气候就会湿润。这不是对生态的破坏,而是对生态的一种恢复。过去北方到处是莽恶林子。在《水浒》里面,林冲过沧洲的时候就经过莽恶林子。现在那莽恶林子呢?没有了!
有人会问,北方人到哪里去吃粮食?我们可不可以拨款买北方农民种草种树的面积和质量,你种得好我就把钱给你。他们拿着钱到市场上去买粮食,到南方去买粮食,南方的粮食不够还可以到国际上去进口,进口还可以缓解我们在国际贸易上的压力。两年三年北方农民的粮食,国家是完全可以负担得起的。他们休耕三年,开始不养牛,不养羊,不养牲畜,这样北方就会变成绿色的北方。然后把整个北方变成牧场。这会缓解蒙古草原上的负担,恢复蒙古草原。肉卖给南方人吃,结果变成北方人产肉,南方人产粮。南方人用产的粮食换北方产的肉,这样中国的食品结构就可以改善。健康也可以改善,自然环境也改善了。
这就是完全市场的方法。通过价格调节,需求多粮价就会上涨,粮价上涨就解决了南方农民收入难的问题,南方农民的粮价上涨,南方的农民就会多种粮食,多种粮食收入就会增加,南方的经济就会发展,就会发达。这不仅改变我们民族的食品结构,甚至会使农民人数减少。我们现在有70%的人去种田,而这样就会把我们的农民减少一半。今后畜牧业、养殖业可能转化为城市经济,它相关的加工行业,奶业,可以融入北方城市经济,促进城市经济发展。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去讨论。
按照我的看法,我觉得有五年就可以成功,十年就可以兴旺。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 (BBCode使用说明